登录 | 注册
中华吉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吉氏论坛 >> >> 浏览主题 版主
 
 吉氏族谱   吉氏商贸   吉氏新闻   吉氏源流   吉氏分布   吉氏人物   吉氏音像   吉氏文化  全部分类
  主 题: 修谱感言之一:“字辈”在当今确难全面推行了 已阅:2039 / 回复:2(楼主)


                                 “字辈”在当今确难全面推行了
                                   ——续修族谱家谱感言之一

    字辈是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一种取名形式,也是古代的一种特别“礼制”。但它延续到现代,由于各种原因,自五、六十年代以后,世人对它逐渐变得陌生,在年轻一代人中更是不予认同了。现在的许多年轻人,崇尚洋名、酷名,视按字辈取名为老土。本人认为,“字辈”在当今确实难于为继,更难于全面、统一推行了,这里面,自有它的自身因素及社会原因。
    所谓“字辈”,又称字派、派序、排行,即用以表明同宗同家族世系血缘秩序的命名字辈序列。中国以前是一个农业社会,聚族而居、安土重迁在农业大环境下,成了传统家庭的重心,由此而衍生出来的道德价值观,首先是儒家倡导的“亲亲”,形成长幼有序的道德观念,并用家庭成员约定俗成和继承下来的风俗习惯,有效地维护血缘秩序,履行个人在血缘等级关系中被确认的义务及享有相应的权利。因此,人的姓名系统,是早年维系血缘秩序的重要环节;而“字辈”正是这一血缘秩序文化的象征。这种用于命名的字辈序列,老百姓称之为“辈份诗”、“世序歌”。如海南吉氏的:“德进承家训,才高受国恩。人生能务本,世有美名存。”广东紫金龙窝吉氏的“远祖中孚到文公,百生千万仕兴延。应知保子传友志,深得成礼维端全。仁后良忠其迪接,祖荣世福公瑠贤。玉体善名箫引凤,流芳嘉应州宇旋。南燕祥瑞盈江海,冯翊徽声兆亿年。”等等。
    典型的华人姓名形式,是由姓氏与名字所构成的。姓氏为祖先遗传;名字中的一个字(如毛泽东中的“泽”字)是家族辈份的象征,须按字辈谱所定,其他字(如如毛泽东中的“东”字),则按父母意愿自由选取。因字辈谱为同宗族人所共有,大家皆按系谱取名,所以,这类名字老百姓又称之为“族名”、“谱名”。
    一般来说,字辈谱所选之字是由开基祖(始迁祖)厘订的,并被写入家谱,具有宗族的权威性,后裔子孙按照字辈谱取名,一辈一字,世序分明地传承下去。即使家族分迁,散居各方,或年代久远,支派浩繁,世系庞杂,只要按字辈谱取名,就可保证同宗血脉的一气贯通,世系井然而不致紊乱。
    但是,社会发展到现在,这种古老的命名制度却难于为继,更难于全面、统一推行了。
    首先,当今时势早已打破农业社会的闭塞、狭小范围,人的活动范围已扩展到全省、全国,甚至全世界,以往在狭小范围内行得通的道德秩序观念,已经无可适从。过去在一个村里,人口数百,最多过千,同姓按辈份命名,方便、可行,不重复,纵使有重复也属个别。如今范围大了,在几万、几百万、几千万人里搞同姓按辈份命名,那几千个汉字够用吗?大量的重复、冲突,于社会管理、人口管理不利,也与名字的独有性、专用性不相符合。更为重要的是,在民主、法制社会里,公民的姓名权是公民的人身权利之一,任何人不可妨害、剥夺、限制公民依法享有的此项人身权利。纵使父母给孩子按辈份安了名,但孩子长到18周岁以后,就享有完全民事权利了,他若对父母给他起的名字不满,就可以向户籍管理部门申请改名。所以,提请全国吉氏统一按辈份命名的建议,虽属良好善意,但在当今社会却实在难于实行了。历史前进了,社会现实改变了,我们的观念也得更新啊。抱残守缺,固守前人、先人的成制不变,这本身就违反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办不到,也不必要的。
    这正是:流水已随时势异,江山未许古今同;桑田沧海人间世,老谱新图变换中。

    (广东深圳  吉世芳 2008-1-25)


作者:吉世芳 (2008/4/3 21:49:45)   回复此贴
  回复:修谱感言之一:“字辈”在当今确难全面推行.. 第 1 楼

这主要是文革的破坏,和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没有及时消除,所引起的。要想扭转这个局面,不是那个人就能为的,需要国家理论机器的启动才行。
    当前每个姓氏所要做的,就是整理好家谱历史,理顺每位族人在家族中的序列,让第个族人记住自已在家族中的序列位置就行了。

作者:吉尔祥 (2008/12/13 19:16:36)   回复此贴
  "s" 第 2 楼

讨债公司/蓝月传奇辅助/蓝月辅助

作者:nihaota (2022/8/29 10:04:41)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2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7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7)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吉氏论坛  执行时间:421.9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吉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