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吉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吉氏论坛 >> >> 浏览主题 版主
 
 吉氏族谱   吉氏商贸   吉氏新闻   吉氏源流   吉氏分布   吉氏人物   吉氏音像   吉氏文化  全部分类
  主 题: 流失海外的《吉氏家乘》漂泊回归记 已阅:2504 / 回复:5(楼主)

流失海外的《吉氏家乘》漂泊回归记

   吉育斌整理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形态。它产生于上古时期,完善于封建时代。家谱是人类探寻姓氏派系根源、研究血缘脉络和文化传承的“活化石”,记载着各姓氏历代伟人、名人及祖宗创业历程和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是激发后辈勤奋学习的好教材。华夏大地炎黄子孙,不分姓氏,不论居住何地,盛传着修谱以别亲疏,立志而祥源流的风气。大凡姓氏都出自周文王、武王分封诸侯国,至今已有三千多年。从百家姓氏的资料中可以看出:炎黄子孙祖祖辈辈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化。
    《国语•晋语四》:“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也就是说中国古代华夏部族集团的祖先轩辕黄帝有25个儿子(亦可认为是25个部落),其中有功德的14个,这14人(或部落)得到了12个姓,其中的“姞”就是黄帝赐给他一个儿子(或部落)的姓,黄帝的这个儿子(或部落)就是姞姓的始祖(或最早的姞姓氏族)。
在远古时代有一个善于养马、驯马的氏族部落在黄河沿岸生活、繁衍着。那个地方,隋代称吉昌县,唐改为吉乡县,金代又升为吉州,今为山西吉县。吉县北有吉山。吉县再往北是永和县,在永和县东北35里有佶北山。这个部落善于捕捉猛烈的野马,驯养成骏马,并用木料制造高大的车子。他们养的骏马,高大威武,劲疾无比,来似飙风,去如闪电,又被称为“吉光神马”。这个氏族部落,以“吉光”为“图腾”,也以“吉光”为部落名称,部落首领名字也叫作“吉光”。《山海经•海内经》:“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史记•五帝本纪》:“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由此可见,吉光乃系帝喾(帝俊)的第五代孙,再往前推则为黄帝的第八代孙,故早在“五帝”时就已有吉姓了,吉光当为古代华夏部族集团吉氏部族的始祖。在母系社会中,氏族成员从母姓;“姓者,女生也”,故吉旁加女,标志为姞姓。
    随着人类不断的进化,远古时代的部落到夏商时期逐渐被众多的“方国”所替代,经黄帝“胙之土、命之氏”的姞姓方国有雍、南燕、鄂、密须、光、杞、阚等国。按史书记载,古南燕国的开国君主伯鯈是黄帝的裔孙,传承了黄帝血统。随着母系社会的解体,姞姓的后裔又去其姓的女旁而成为如今的吉姓。
    1840年以后,一些国外传教士进入中国,广泛收罗各种中国资料,其中自然包括家谱、族谱,以研究中国的社会结构和行为方式,利用收集的地图来作为侵华的工具。尤以日本和美国最为积极。此后,日本在侵华战争中掠夺了大批中国文献,美国则利用在中国开办的学校和文化团体四处收买。据史料记载,我国历代编修的家谱总数约在5万种,却有三分之一散落海外。
    美国收藏的中国家谱具有相当的数量,仅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收藏的中国家谱就有二千多种,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二百多种,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五百多种,此外加州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也分别藏有数十种或百余种不等。
    新中国建立之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家谱也和所有与家族有关的东西一样,被套上了封建的帽子。直到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日渐深入,广大群众被压抑了几十年的宗族意识又开始萌发。到了90年代,一度销声匿迹的修撰宗谱之热,也悄悄在民间兴起。随着盛世的来临,民间重现修谱热,说明老百姓对国家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可以代代相承。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祖敬宗,追本溯源的文化传统。同时,联系团结海外华人,家谱也成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纽带。
    在姓氏文化的世界里,茫茫的人海中,如无家谱族志,则无以寻根溯源,敦亲睦族,有如失舵的航船,随风逐流。语云:“治天下者要以史为鉴,统郡县者要以志为鉴,治族人者要以谱谍为鉴。”


作者:吉育斌 (2007/5/7 22:49:39)   回复此贴
  回复:流失海外的《吉氏家乘》漂泊回归记 第 1 楼

国泰民安的新世纪,日渐宽松的大环境,使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新修、续修家谱也就成了较为普遍的行为。历史上,丹阳曾经是明清时期吉氏的郡望,明清两朝留传史册者有一半以上的籍贯署丹阳,到了乾嘉年间丹阳吉氏几乎成了全国吉氏的代名词,这个时间段的吉氏名人基本上被丹阳垄断,可见影响之深远。
    根据《明史》、《大清一统志》、《镇江府志》、《丹阳县志》、《万姓统谱》等典籍记载:
从元朝末年开始,丹阳吉氏家族中陆续出了多位名人,丹阳吉氏也因此而兴盛。到了明代,丹阳吉氏已成为江南丹阳的名门望族。吉贵和(丹阳吉氏四世)官福建邵武府同知,有政声;吉梁(丹阳吉氏九世)官京山令,精于诗文,所到之处皆有留题;吉棠(丹阳吉氏十世)官御史,秉正不阿,力行惠政,弹劾宦官谷大用、又论救大学士石瑶;吉惠(丹阳吉氏十二世)授任浙江绍兴府上虞县知县,后升授绍兴府知府,诰授中宪大夫。到了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丹阳吉氏家族更为兴盛,被誉为“一门三太史”。“三太史”指的是吉梦熊(丹阳吉氏十七世)、吉梦兰(丹阳吉氏十八世)、吉士瑛(丹阳吉氏十八世)三位名留史册的翰林太史,其中吉梦兰是吉梦熊的弟弟,吉士瑛是吉梦兰的长子。此外,吉梦熊的长子吉士璜以大挑一等分发四川,任四川中江县、梓潼县知县;吉梦熊的次子吉世琛以四库全书处行走、优叙布政司经历分发云南,任琅盐井白盐井提举,景东直隶厅同知;吉梦兰的次子吉士琦,也于嘉庆辛酉考中举人。丹阳吉氏的兴盛,恰如《中华吉氏歌》所云“中原板荡,南下丹阳;吉氏族人,重振纲常;吉惠爱民,吉禹贤良。廉明清正,太守吉棠,入祀乡贤,俎豆馨香。父兄子弟,三登金榜,翰林太史,黼黻文章;东南才俊,不亚前唐。四库全书,梦熊挈纲;入宴千叟,名倾将相。繁星璀粲,照耀四方。”
    遗憾的是丹阳的吉氏家谱在文革之后就再也没有谁见到过,研究者也只能在《江南通志》、《丹阳县志》中寻找只言片语,而在《丹阳县志》找到的无一例外提到取自《吉氏家乘》,那么《吉氏家乘》究竟还有没有存世的,哪怕是残本,这就成为每一个关心它的人永远不会放弃的追求。
    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寻找提供了便捷的条件。最先注意到的是《参考消息》,作为影响力较大的媒体把海外掀起的“寻根热”及时地进行报道,拓人视野,启人神智,催人奋进!特别是上海图书馆通过自身馆藏家谱的优势为海内外寻根人士提供优质服务;接着又在互联网上发现了有一套吉氏家谱在美国,但介绍很简单,在美国什么地方不清楚,只知道有16本,其他的一概没有说明,无从查询,线索就此中断。不过通过这条线索再加上上海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很快把目标锁定在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该馆藏有中文文献选22万余册,最早的藏品是1902年,慈禧送给哥伦比亚大学上千册中国图书。现有藏书逾三十五万册,以中国史、地方志、文学、家谱、人物传记等范围为主。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所藏的《云阳吉氏家乘》系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传教士通过教会办学校的方式,以各种手段骗取所得,是旧社会美日列强对中国文化侵略的一个缩影。时至今日,经过了战乱、土改、文革,国内的家谱早已荡然无存,但令人欣慰的是这套命途多舛的《云阳吉氏家乘》如今却静静地躺在大洋彼岸的书架上!据谱书记载属第二十四号吉宏昌所领。吉宏昌乃吉贵华(丹阳吉氏四世)后裔,此套家谱保存相当完好,宣纸线装,分别装在四个蓝色的书函里,每本谱书的封面上钤有两枚长方各一的东亚图书馆藏书印章。

作者:吉家林 (2007/5/7 22:51:17)   回复此贴
  回复:流失海外的《吉氏家乘》漂泊回归记 第 2 楼

从家谱的内容看:北宋末年,靖康之变(1126年),金人入侵中原,徽、钦二宗被俘五国城,宋高宗赵构在临安(今杭州)即位,此时北方有不少宋人避战乱南迁。其中就有汾州南部(今山西省襄汾、洪洞、绛县、曲沃、新绛一带)吉氏族人。据《云阳吉氏家乘》记载:“靖康之变,宋人南渡时,汾晋地区(山西汾州)有吉氏弟兄三人避战乱来到江南。老大吉福一占籍江南丹阳县城内太平桥左长街,老二吉福乾定居于江南镇江城内、占籍丹徒,老三则居于江南的苏州。”据《云阳吉氏家乘》记载所知,北宋末年从山西汾州迁往江南的吉氏三兄弟的后代,分别形成了丹阳太平桥吉氏、镇江吉氏和苏州吉氏三支。其中,丹阳吉氏的后人记载并保存了北宋南渡以来家族的谱系资料,称为丹阳吉氏,并尊吉福一为丹阳吉氏的一世祖。元明之季,镇江吉氏谱系资料遭兵火遗失,所幸丹阳谱牒世守,康熙四十四年丹阳吉氏修谱时镇江族人请附谱稿于其后,尊吉福乾为镇江吉氏始祖。
    丹阳吉氏的一世祖为吉福一,并按居住地分为丹阳太平桥支。丹阳吉氏二世时,太平桥支的吉胜一迁居于丹阳城东门外的黄埝庄(即今珥陵黄埝桥),从而分出了丹阳黄埝庄分支。丹阳吉氏四世后,因丹阳太平桥支的吉氏子孙日益增多,该支即分成为丹阳贵和公、贵华公、贵中公、贵高公4个分支,再后来在这4个分支中又形成若干派支。丹阳吉氏十世后,在丹阳太平桥支中又分出了丹阳青阳铺分支。明御史吉棠告老还乡后定居在梅庄(即现在陵口);其裔孙又一支迁往西乡枫村(即今河阳冯村)。丹阳吉氏12世时,在丹阳太平桥支中明御史吉棠之孙吉可久后裔分出了江宁(今南京)分支。八修家谱时主修20世吉廷椿之曾祖吉昌迁居江苏溧阳。18世吉秉正吉秉直兄弟迁居大坝头(今导墅镇)。草堰宗巷二十世吉汝愚清代道光年间迁居丹徒。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四修家乘镇江族人并入丹阳,丹阳吉氏镇江支世系和年表均附诸谱,并单列为一册。其后,镇江支17世吉世禄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迁居安徽天长,形成天长分支;20世吉森、吉棣于清咸丰三年(1851)迁居苏北东台,形成东台分支;20世吉兆鳌等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迁居苏北兴化,形成兴化分支等。
    随着丹阳吉氏家族的兴旺发达,《云阳吉氏家乘》也应运而生。首先是由吉棠发起,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根据其叔父天泽公所藏先世宗支图组织编修出北宋以来的首部吉氏家谱,为《云阳吉氏家乘》的问世奠定了基础。其后360多年间,《云阳吉氏家乘》一修再修,除二修谱书久已失考无从载入外,其他分别于康熙乙酉年(1705年)十三世吉耀奎三修;乾隆丁丑年(1757年)十六世吉镇四修;乾隆己酉年(1789年)十七世吉梦熊五修;道光甲申年(1824年)十八世吉士璜六修;道光丁未年(1847年)十九世吉锺颖七修;光绪癸未年(1883年)二十世吉廷椿八修。现在流传下来的八修家谱仅见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八修《云阳吉氏家乘》谱书全套共16册,八开十六大本,有诒堂木活字刻印本,书衣题云阳吉氏家乘,卷端题吉氏家乘。该书仅印刷了40(套),且其中一份被注销、一份粗纸的存档、两份为草谱,分发给丹阳吉氏各支、分支和派支的只有36份(套)。

作者:吉家林 (2007/5/7 22:53:06)   回复此贴
  回复:流失海外的《吉氏家乘》漂泊回归记 第 3 楼

家谱是找到了,但如何把它带回来就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首要问题。要想把原本从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购买回来根本是不现实的事情,从1940年被该馆收藏至今,除了被美国犹他家谱学会拍摄照片外很少有人从书库中取出,就是想复印也是有种种限制的,第一种方法被否定了。
    接下来全本复印的想法也被无情的拒绝了,理由是:为了显示该馆无可争辩的拥有权和资料享有权本套宗谱最多只能复印1/3,也就是五本,显然他们提出的条件让家谱真正的主人不会感到满意,毕竟流失半个世纪的家谱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到了他的存在,却不能把他收回,可望不可即,望谱徒兴叹,复杂的心情中又透着些许无奈!谁让我们的东西自己不好好的珍惜,现在来看别人的脸色、仰他人的鼻息呢!
    要想在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实现初衷取得进展希望比较渺茫,心神疲惫之中,一个偶然的机会,受到挚友的点拨,可以找上面提到的美国犹他家谱学会。在美国,收藏中国家谱最为著名的机构是犹他家谱学会(GSU)。犹他家谱学会总部设在犹他州盐湖城东北庙街,1894年由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创立,是一个民间的非营利性组织,旨在为家谱学的研究收集、组织和保存有价值的历史记录。起初,他们仅收集手稿和书籍,自1936年后开始以微缩技术复制各国、各民族的家谱,中国的家谱当然也在收集之列。犹他家谱学会图书馆共收藏有关中国资料达一万余卷,其中有关中国的家谱就有一万七千多种。在距盐湖城20公里外的洛基山脉处开凿一座花岗岩石的地下资料库,所有的微缩胶卷母片都永久保存在此。
    工夫不负有心人,正如工作人员所讲的那样你应该感谢上帝,太幸运了!在该馆所编辑的《美国家谱学会中国族谱目录》中《云阳吉氏家乘》赫然在列,地名:中国江苏丹阳,时间:1883年,主修:吉廷椿,绝对没有错,在友好的协商中同意可以全部复制,剩下的什么都可以商议,重要的是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家谱又完整地回到了它的出生地——丹阳!
    继承是为了更好的发扬,让今天的我们去摸清前人的脉搏。《云阳吉氏家乘》的发现也基本填补了一段空白和澄清了目前所含糊不清的历史。
     (作者系丹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

作者:吉家林 (2007/5/7 22:54:01)   回复此贴
  回复:流失海外的《吉氏家乘》漂泊回归记 第 4 楼

家谱的回归,无疑是族人的一大喜庆之事。

作者:58.241.194.* (2008/10/12 16:48:36)   回复此贴
  "s" 第 5 楼

讨债公司/蓝月传奇辅助/蓝月辅助

作者:nihaota (2022/8/29 10:18:16)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5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5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吉氏论坛  执行时间:359.4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吉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